李鑫烨在志愿服务工作岗位上
李鑫烨与志愿者“小伙伴”合影
累了就在椅子上简单休息
劝返旅客
海宁市共青团和海宁市志愿者协会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李鑫烨,海宁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海宁志愿者协会理事,山东英才学院大四学生,曾获得“大学生爱心返乡月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2018年嘉兴市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018年度海宁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2岁的李鑫烨成为志愿者已经有6个年头,6年来他累计服务时长达1050小时,是海宁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大学生志愿者。今年年初三开始,他已经连续38天在火车站为抗击疫情做志愿服务,每天至少服务12小时……
一天上午,记者跟随李鑫烨一同在火车站体验了一下志愿服务,引导旅客配合检查、协助排查异常情况等等,看似简单,但也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用李鑫烨的话说,做志愿服务会上瘾,服务他人,快乐自己。
疫情之下,第一时间报名志愿服务
见到李鑫烨的第一眼,只见他戴着口罩,穿着蓝色冲锋衣,外面是志愿者必备的红马甲,脸圆圆的,说话时眼角微微眯起来,很是随和。
“火车站是人流量大、人员相对复杂的地方,我和另一位志愿者向团市委申请,把火车站执勤给包掉了。”自从海宁市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他便第一时间报名参与防疫志愿服务,从年初三开始,每天7:30到20:00,连续38天不休息,雷打不动。
一开始,李鑫烨只是协助做好到站旅客的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后来工作越来越多,难度最大的是在疫情严控期间,对特殊地区的人员进行劝返,常常会碰钉子。“坐了那么久火车被劝返,有情绪是很正常的,说话重一些也理解,还好我脸皮厚,不会放在心上。”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耐心劝说,企业没有复工,宾馆没有营业,回家是最安全的选择,好在后来大家也渐渐理解了。
2月6日上午,有一位特殊的旅客在海宁站下车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是海宁一家企业的员工,我想着没办法用语言交流,劝返工作很有难度啊。”李鑫烨回忆说,当时大家想了个法子,找来几张A4纸,你写一句,他写一句,就这样洋洋洒洒写满了7张纸,到了晚上10点多,他和小伙伴终于把这位特殊的旅客送上了回去的列车。
还有一位大爷也让李鑫烨印象深刻,没有手机,也没有现金,对疫情的严重性也不了解,他当即就带着大爷去售票厅买了回去的车票,还将其送上了车。“垫付车票的情况,我们火车站的小伙伴都有过,不算啥。”李鑫烨笑笑说。
儿子每天都不着家,而且还都是在防疫一线,妈妈总归是担心的,但每天都会早起给儿子准备早餐,“其实她也了解我的,因为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志愿者,每年春运我也都在火车站做志愿服务。”
也许是受了儿子的影响,李鑫烨爸爸前段时间也报名了志愿者服务,负责在小区卡点执勤,白天上班,晚上做志愿者。
成为志愿者第6年,人称志愿狂魔
“你有什么外号吗,比如志愿狂魔什么的。”记者打趣问道。
“还真有人叫我志愿狂魔,因为每个寒暑假,我几乎每天都在参与志愿服务。”李鑫烨笑笑说。
其实,称他为志愿狂魔一点也不夸张。在志愿汇系统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900多个小时,加上之前在志愿潮城服务的99个小时,总共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50个小时,是志愿服务时长最长的大学生志愿者,仅次于劳仁元(海宁志愿服务“劳模”)。
说起自己和志愿服务结缘,李鑫烨笑了,“太早了,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吧。”
其实,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万名学生下社区”活动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志愿的种子。到了高二,李鑫烨正式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跟着其他志愿者去鹃湖边给来往行人“送清凉”,一瓶水换来一句谢谢,这让李鑫烨体会到了做志愿者的甜头。
高三毕业的暑假,李鑫烨和其他小伙伴一同前往敬老院、医院、图书馆等地方,或表演节目,或引导、劝导,还加入了西山社区“爱心教室”,义务为新居民子女讲课。“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志愿者。”他说。
大二暑假,李鑫烨和小伙伴一同为“志愿服务上公交”活动做志愿者,需要上一辆辆公交车收集信息,就在其中一趟车上,一位老奶奶丢了家门钥匙,后来得知钥匙被存放在城西公交站,二话不说,李鑫烨主动提出,愿意跑一趟,把钥匙送到老奶奶家里。
“把钥匙递给老奶奶的时候,她一个劲地道谢,说谢谢我们这群红马甲,我们心里还是很暖的。”李鑫烨说,在这一瞬间,他感受到了志愿者服务的真谛,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疫情不结束,志愿服务就一刻也不会停止
事实上,除去上课时间,李鑫烨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做志愿服务,用他的话说,做志愿服务会上瘾。比如台风天冒雨参与抗台,比如雨雪天凌晨3点起来去扫雪,比如每年都会参与并组织大学生爱心返乡月志愿者服务队的多项活动等。同时,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结合自身所长,多次参与安装维护应急通信设备,保障浙江省海豹救援队应急数字通信顺畅。
“有一年我带同学参加了一次‘爱心教室’志愿服务,从那以后,他也入坑志愿者了。”在李鑫烨看来,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中来,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和李鑫烨告别时,正值中午光景,简单吃过快餐,他又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疫情不结束,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