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教学研究-> 课程建设-> 正文

山东英才学院:构建“12345”课程改革模式 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2023-05-09   来源:   点击量:

山东英才学院立足应用型高校建设需求,积极推动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一个理念、两个抓手、三阶分层、四个保障、五个维度”的“12345”课程改革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树立“一个理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印发《山东英才学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学学风建设的意见》,深化“学生中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式、创新型的学习方式,推动形成优良学风。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将混合式教学和课程建设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考核指标体系;修订课程期末考评办法,要求所有课程均进行改革,推动教学改革从“可有可无”变成“必须行动”。开展优秀案例遴选,鼓励更多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编写《混合式优秀教学案例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和典型经验。学校应邀在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论坛等会议上分享混合式课程建设、教学能力提升典型经验,郑州升达经贸学院等10余所省内外院校来校考察学习。

二、抓好“两个引导”,开展混合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立项建设。

制定《山东英才学院混合式教学课程运行及管理办法》,推行“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每年遴选30-40门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必修课程开展混合课程立项建设,通过示范引领赋能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破除“一考定终身”的传统学生考核评价模式,出台《山东英才学院关于推动本科课程考核改革的意见》,推动“期末终结性评价”与“过程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每门改革课程成绩须由5-6个成绩综合评定而成,平时成绩根据课程总学时和运行时间设置4-6次,科学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效用。

三、实施“三阶分层”,全面提升课程信息化建设质量。

科学规划课程建设工作,三阶式逐级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课程信息化建设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应用层次,明确三个层次在教学资源、成绩评定、教学互动、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建设标准和要求,通过采用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办法,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课程建设项目工作机制。注重课程建设过程管理,管理手段采取检查、座谈、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加强过程建设指导,开展优秀混改课程示范引领工程,促进课程改革质量提升。目前学校共立项建设优质课、混合课、课程思政示范课208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7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

四、深化“四位一体”,构建课程建设服务保障体系。

强化教学条件建设,2022年4月以来投资2.05亿元实施64项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建设实验实训中心、智慧教室、优慕课在线教育平台等一批线上线下教学平台,为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供“硬支撑”。设置专项保障经费,对立项课程以及建设后认定课程给予2万元经费支持,保障课程建设无后顾之忧。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每年定期开展教学理念专题培训,日常通过校内外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工作坊、经验分享会、教学沙龙、午餐会、学术交流会、观摩课等形式开展多元化能力提升培训,形成主动学习、被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开展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制定《山东英才学院英才教学奖评选办法》,根据教师成长特点设置青年教学能手、卓越教师和教学名师三阶荣誉,同时将实施混合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纳入选树资格,引导广大教师将教学中心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中。

五、聚焦“五个维度”,建立多元化混合教学改革考评体系。

变革课程考核理念,制定学生中心导向的教学评价指标,重点围绕学生学习参与度、效果提升度、满意度等方面开展考评,充分激发教学活力。聚焦线上资源、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教学效果和说课答辩五个维度开展课程建设验收评价,五个维度分别设置观测点,实施全过程监测管理和指导。实行多元考评,评价主体包括督导、同行、学生,评价内容涵盖线上线下、课上课下,评价形式主要为教学实施与总结答辩,通过实施课程评价,引导教师积极围绕学生中心理念开展课程建设。经过充分的教学改革实践,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教师混合式教学水平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教师参加省青教赛获一等奖8项。近三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数学建模”等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500余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