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曙霞,工学院教师、教授。该教师于2018年1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项目名称为《基于多样性特征的粉煤灰颗粒群分选指标与应用性能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51702190)。
项目主要以粒径及容重分选原状低钙粉煤灰,测试分析其对分选颗粒群容重、组成、玻璃体含量、化学活性、形貌等多样特征的影响作用,结合粉煤灰高温形成过程阐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明确了低钙粉煤灰粒径及容重分布共性,并探明Al、Fe、S等多种元素在粉煤灰颗粒群中的存在规律及形成机理;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多孔微珠聚集于80-160μm粒径区间,而小于40μm粉煤灰颗粒群具有优良的反应活性和球形特征,大掺量替代硅酸盐水泥制备的胶凝材料具有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流动性好、体积变化小等优点,同时由于粉煤灰球形微珠改善了硬化体孔结构,提高了硬化体的防水抗渗性能。用此复合胶凝材料制备的砂浆综合性能可同时满足地面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及建筑聚合物防水砂浆行业标准要求。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性能优越,降低成本约20%。
该项目已于2021年3月顺利结题。基于项目研究结果发表论文6篇,其中,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与联合单位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6名。
我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粉煤灰排放量巨大,根据其颗粒特征多样性及差异性特点,合理分选并分类应用是提高粉煤灰利用率及利用效益的可行途径。该项目明确了分选指标与突出应用性能间的特定关联机制,可用于指导高活性颗粒群、多孔海绵体颗粒群、碳粒的分选及分类应用。